| 设置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
脑血管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系统与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所造成的疾病。它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这类疾病中,以脑动脉系统疾病最常见,且好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病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危险性大。由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直接影响脑组织,致使脑细胞发生功能紊乱或不可逆性病变。病人常出现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失语、偏瘫、大小便失控等症状和体征,重者可致死亡。
脑血管病如何分类
临床医学将脑血管病分为三大类,即出血性、缺血性及其他。由于其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的不同,治疗原则和预后也不一样。具体地说,脑血管病包括以下疾病:
1、出血性脑血管病
(1)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分是由于各种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异常管网或其他原因所致,也有小部分原因不明。
(2)脑出血。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多见,其他尚有继发于脑梗死的出血、肿瘤性出血。血液病、动脉炎、药物(如抗凝剂、溶栓药)、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及其他原因也可引起脑出血。
(3)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出血。多由外伤引起,尚有其他病因引起的。
2、缺血性脑血管病
(1)脑梗死。包括多种原因所致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栓塞及其他。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指脑缺血时间短暂,或一过性发作,一般不留后遗症,但反复发作者可以有脑梗死;脑供血不足,是指脑组织的动脉灌流量低于维持正常功能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引起症状,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晕厥、休克等。
3、其他
脑一面血管瘤病、颅内一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瘘)、多种脑动脉炎、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脑动脉硬化、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等。
什么是脑血栓
脑血栓形成简称脑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由于供应脑部动脉的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其供血区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病因。
脑血栓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膜炎。其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动脉粥样硬化多侵犯较大或中等管腔的动脉。主要改变是动脉内膜深层的脂肪变性和胆固醇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及各种继发病变,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硬化斑块逐渐发展,则内膜破裂,内膜下出血(动脉本身的营养血管破裂所致)和形成内膜溃疡,内膜溃疡处易发生血栓形成。硬化动脉可因管壁弱化,形成梭形动脉瘤,动脉瘤内又可形成血栓。而动脉内膜炎使内膜粗糙不平,动脉弹性减退,易于血栓形成。
如果形成血栓的动脉发生血流障碍,其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就会因得不到充分的侧支循环而发生软化、坏死,并可发生脑水肿和周围毛细血管点状渗血。临床上因脑梗死,呈现脑局部功能障碍的症状体征,如瘫痪、感觉障碍、失语,甚至意识障碍等。该病的病死率较其他脑血管病低,但大面积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不易恢复,往往留有严重后遗症。
什么是脑栓塞
医学上,把在人体血液循环中流动的某些固形物,如凝血块、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的碎斑块、脂肪组织及气泡等,称为栓子。当栓子堵塞脑部血管,造成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软化、坏死,便出现与脑血栓相同的临床症状,称为脑栓塞。
脑栓塞发病急骤,意识障碍比脑血栓常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但栓塞较大动脉或多发性栓塞时,亦可引起昏迷。病初常有头痛、局限性癫痫、失语等。它和脑血栓一样,是导致脑梗死的常见病因。
脑栓塞的栓子从何而来?多数来源于心脏,称心源性栓子。风湿性心脏病的瓣膜病变、老年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脏外科手术等,在心律失常(如心房纤维颤动)、充血性心力衰竭情况下,更易发生脑栓塞。非心源性脑栓塞可由脂肪栓子、空气栓子、肿瘤栓子等所致。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脑梗死,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老年人身上。这种病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深处动脉阻塞后形成微小的梗死,从而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病灶。这种病发病隐匿,病变部位多,大多位于大脑底节、内囊、丘脑、脑桥等部位。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症状不太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
临床上发现,有许多老年人在发现患有腔隙性脑梗死之前都曾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此外,大约有75%的患者没有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的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或反应迟钝、视物不清的症状,还有的老人有局部麻木或轻度偏瘫等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终导致脑血管性痴呆。所以,当老人突然出现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很可能是发生了腔隙性脑梗死,应尽早到医院就医。